按照规划,台湾首颗自主研制的高解析遥测卫星福卫五号在25日凌晨2时50分发射升空,台当局把它吹捧为太空里程碑。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24日在脸书称,福卫五号载着台湾人的技术,也载着台湾人的梦想。不少台湾媒体和记者赶到美国加州发射基地,一些电视台24日晚间开始现场直播。福卫五号计划主持人张和本称,该卫星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所有系统工程都是台湾自行开发的,包括卫星计算机、电子系统和飞行软件,希望不用再受制于境外合约商,台湾很多技术是可以整合进太空科技的。台国研院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政宪也说,过去受制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因为信号编码之故,太空中心每年都要支付庞大的权利金;而福卫五号则能百分之百由台湾自主操控,营运也更有自主性,专门为台湾设计,不但通过台湾的角度较佳,还会每两天就经过台湾上空一次,虽然国外卫星也会拍到台湾的影像,但基于各种不同原因或许不愿意提供,有钱不一定买得到,现在台湾自己就可搞定。
台媒称,福卫五号造价近37亿元新台币,将延续福卫二号的遥测任务,所拍摄的遥测影像分辨率更高,除了可用于防灾勘灾外,还可提供国土安全、环境监控及科技外交等用途。中央社透露,它由美国Space X的发射载具猎鹰9号火箭承载,在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升空约83分钟后与地面操控首次通联。联合新闻网注意到,太空中心与岛内12家太空领域相关业者,今年首度在台北国际航天暨国防工业展上设立太空科技产业区,试图让台湾太空产业进军国际。
值得关注的是,台湾虽然声称福卫五号是民用,主要用于遥测,但它具有军事用途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中时电子报此前披露称,台湾对台海的监视一直靠福卫二号,但该卫星老旧,已有不堪使用的迹象;台湾希望在发射福卫五号前,能使用日本间谍卫星。《自由时报》还提到,属于台军方系统的中科院和汉翔航天公司都参与了福卫五号的研发。
福卫五号距离台湾上次发射的福卫三号相隔11年多。中央社24日回顾称,台湾卫星发展史上,除了已除役的福卫一号、二号,服役中的福卫三号外,还有计划终止的福卫四号及六号。其中福卫一号为距离地球表面600公里的低轨道通信卫星,原名华卫一号,1998年被台当局改为具有台独意味的名称福尔摩沙卫星一号(简称福卫一号),1999年1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成功,2004年6月因电力耗尽通信失联,正式画下句点。福卫二号原名华卫二号,因陈水扁搞所谓正名而改名,是台湾第一颗遥测卫星, 2004年5月在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中央社称,它曾帮助台湾打赢国际官司。2006年,一艘外籍轮船在台湾宜兰苏澳港南端因船舱破裂,漏油上百吨,被福卫二号清楚拍下,清晰的影像帮助台湾第一次求偿海域污染成功。福卫三号是台湾第一颗气象卫星,与美国合作完成,2006年4月发射升空,目前仍在服役中。发射过程中曾一度发生美国方面不准火箭上出现中华民国国旗、国号以及福尔摩沙字样的事件。福卫四号规划由5颗小卫星组成,原定2008年发射升空,后因爆发采购弊案,原有计划终止,以福卫五号取代。至于福卫七号,也是台美大型太空合作案,预计明年分别发射6颗微卫星,执行为期5年的科学任务计划。
中央社24日特别提到蕃薯号卫星,它是边长只有10厘米的正立方体,也就是所说的微型卫星。2002年完成组装测试后,原计划和美国、日本设计的皮米级卫星一同搭乘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但在俄政府的反对下,最终跟太空无缘。总体而言,台湾的太空发展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最主要的是科研技术水准不高,以及卫星发射完全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