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ontent
Sort by

Showing 20 of 2,433 results by zcxvbs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男子网购枪支:花费5000元,换来判刑三年半
by
zcxvbs
on 22/11/2015, 09:33:54 UTC
广州市从化区的阿成刚满18岁,他有一项特殊爱好——喜欢拥有枪支弹药。这种东西在普通商店里根本买不到,不过,“买枪”难不倒阿成,因为他找到了网上买枪的“捷径”,只不过,这条“捷径”会将他送进监狱。

2014年4月,马鞍山含山县公安局网侦民警通过网络巡视,查获在境外的“东方狩猎网”,发现它通过搭建论坛、创建会员QQ群的形式,大肆招揽枪支爱好者和贩卖枪支嫌疑人,共涉嫌枪支交易300余次,阿成正是“东方狩猎网”会员。
2015年4月1日,民警在阿成家中发现仿真枪及1560颗气枪铅弹。据阿成交代,他加入“东方狩猎网”后得到了一些枪支供货商的QQ号,阿成专门申请了1个QQ号,用于与供货商联系买枪事宜。而枪支等物品快递到阿成家时,快递单上写的是“日常用品”或“杂物”。而阿成在网上买过枪支、弹药、弓弩等,一共5次,花了5000余元。
在法庭上,阿成辩称,他看到网上公然卖仿真枪,以为是合法的,在买枪后通过网络搜索才知道持有弓弩和枪是违法行为,于是赶紧联系卖家询问可否退货,但是卖家说新买的弓弩可以退,其他一律不能退回,于是只好半价退了1支弓弩,另1支弓弩在研究怎么用的时候弄坏了,就把它扔到了院子里。阿成不知道怎么处理枪,就放在屋子里,并没有用来干什么坏事。
地点: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法院
结果:从化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阿成的行为已构成非法买卖弹药罪。被告人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扣押的压缩气体枪支1支、仿真枪1支、枪型物品1支、气枪铅弹1560发、钢珠1456颗、弓弩1支、镖60发、匕首1把,依法予以没收。2015年10月27日,阿成被从化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说法:我国对枪支、弹药实行严格的管控,不允许公民私自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如有上述任意一种行为均属违法,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就构成犯罪。法官提醒大家,要严格遵守我国对枪支、弹药的管理规定,不违法购买、储存、使用枪支弹药。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微信大数据:90后关心名人绯闻,60后爱看心灵鸡汤
by
zcxvbs
on 22/11/2015, 09:28:55 UTC
上周,我参加了一个座谈小组会,会议内容是“微信的产品哲学和创新”。参会者包括了微信产品和技术团队的关键创始成员,他们第一次向中国之外的人们分享了数据和他们对产品的深入见解。这个座谈会是由陈梅陵(Connie Chan)主持的,她是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

从聊天app起步,微信已经成长为中国最有影响力和最活跃的信息交流、服务和支付平台,月活跃用户数超过6亿。
微信的生活方式
第一个向我们分享的是微信的一位高级产品经理Stephen Wang。他讨论了“微信生活方式”的理念以及他们是怎么创造那些为用户解决日常问题的功能,以此巩固自身产品在用户生活各方面的作用。
我们不是通过用户数或者聊天消息条数来计算增长率的,而是我们的产品参与用户日常生活的程度有多深。
用户基础
他提到,他们的月活跃用户数是6亿,不过,他们觉得这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微信对用户的影响。“作为一个聊天和社交app,理想状态是重复使用,把产品整合到日常生活中。”
微信在2011年的1月发布,现在每天平均有5.7亿用户登录使用——这是2015年9月的数据。Wang特别指出,这个数据和日活跃用户数不同,“日活跃用户”指的是会和其他账户进行互动,不管是发信息,发朋友圈还是互动(赞/评论)。
去年,日活跃用户数增长了49%,而今年这个数字是64%。日使用量的增长持续加速——他们的日活跃用户数比月活跃用户数的增长速度还要快。
微信在一线城市上拥有93%的渗透率。(这个数字他们是通过比较日活跃用户数和上一次公布的一线城市总人口数得出的。)在中国,一线城市是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它们也被称为“四巨头”。
他承认这个数字高得有些荒谬,其中一个解释是有些人同时拥有好几个账号。“我们没有主动限制一人多号,但是因为需要用手机号才能注册,所以其实这样做也并不容易。”他们还会注销那些一定时间没有使用记录的账号。
拥有微信一天的生活
为了说明“生活方式”这个概念,Wang把一个典型中国微信用户的一天梳理了一下,展示微信与日常生活的交汇点。
起床查看朋友圈
在上班路上看了两篇文章,玩了两盘游戏
在麦当劳买早餐(这在中国同样流行),使用微信来支付
开始工作,查阅群组聊天
在早上的办公室休息时间,在朋友群组上开始聊天,或者是工作外的和大学同学群组
午饭:用“红包”来分摊费用或者给朋友转账——“红包”是微信的P2P转账方式,它可以减少给朋友转账时的社交拘束感。(在下面有更多关于红包的内容,但在中国的农历新年,给“红色信封”或者“红包”是一个悠久的传统。它是指在假日或者婚礼那样的特殊场合上给人一个塞入钱的红包。微信把这个传统给电子化了。)
午饭之后——用微信的购物入口进入到京东买东西
在下班路上浏览朋友圈
在超市停留,用微信支付买日常用品
在晚饭后看电视。同时看手机屏,浏览朋友圈,在群组里聊天
睡觉前再看一下朋友圈
在每天的不同时刻,都有微信和日常生活的交汇点。
高峰使用时间
上一年微信使用高峰时间是22:30,而今年到现在为止是22:00。每一天,用户创造时长28亿分钟的视频和语音聊天,这相当于540年那么长的时间。
“我们从一个聊天app开始,逐渐成长为包含丰富功能和触点的应用。真正的成长区域是实时沟通。”
对于许多用户来说,朋友圈已经成为与朋友分享的日记。微信团队观察了朋友圈一年的数据,分析出了几个结论:
中国用户的心情是有一个周期性的:
人们在周末比在工作日更加乐观。
总体来说,节假日会带来乐观的心态。
春节和中秋节是最受欢迎的节日,用户在这些时候最开心。
年轻的用户(10-30岁)比较悲观。如果你是一个30-60岁的用户,那么你更有可能在朋友圈分享乐观的想法。
微信的生活方式
Wang展示了一些他们核心产品——聊天和朋友圈——的社交数据。
群组中发送信息的频率在新年后有了爆炸性的增长。最近他们把免费群组视频的人数限制提高到9人。这件事变得可行,是因为他们为提高产品速度而对基础设施和工程人员进行了大量投入。
在中国大陆之外,收到视频和音频呼叫最多的地区是美国、日本、香港、韩国和台湾。因为历史原因,香港和台湾被归类为“海外地区”。
中国最受欢迎的表情包是最近推出的“气泡狗”。但是全球不同地区对表情包的喜好会有所不同。
红包
这是一个在2014年中国春节推出的功能。中国有一个古老传统,“红信封”或者说“红包”,是指在节日或者婚礼那样的特殊场合上,把钱放在红色信封中发出去。微信将此传统电子化了,将其带入自己的应用之中,创造出一种有趣、愉悦的个人支付体验。
Wang说,今年的中国新年(2月早期)是中国移动支付的拐点。9月中期的中秋节上,超过1亿用户在一天内使用了此项功能。
微信红包是微信试图开拓新型表达方式的一个例子。“我们想要使支付与聊天一样简单。你如何把支付变成表达的一种方式?”Wang说。从表情上,你也能看到微信的努力。它是另一种表达方式。
那些每天都发红包的人,平均每天发四个红包。而发表情的用户每天发送的表情是6个。
作为发红包的人,你选择发放的总数,然后,你选择一群接收人。为了使这个过程“有趣”和加入“运气”成分,它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这笔钱会在接受人之间随机分配,因此,某个人得到的钱会比其他人要多(你能看到谁“赢得”了每次的红包)。
阅读
2012年,微信推出了订阅号(有传播品牌和出版的作用),允许向用户推送文章/语音信息。推送次数限制为每天一次。这些官方账户可以在文章中嵌入一个微信平台托管的链接。这个链接打开后,显示的是“经过排版的、快速、干净和安全”的网页。
什么内容最受欢迎?
如果你是90后……你最关心的是名人绯闻。中国的千禧世代痴迷于这个名为TFBOYS的男孩组合。他们在微信上极为火爆。
如果你出生于80年代……他们最关心国家问题,比如国家主席对美国的访问。
至于那些出生于60年代的人……他们爱看心灵鸡汤,特别喜欢分享健康和自助的文章。
每月,微信用户的阅读量等同于一本小说。每天,用户平均阅读7篇文章——每篇文章的字数大约是1000字。
微信运动
这是一个可以选择添加的功能。它将你设备的计步器与微信连接起来。
微信运动是一种社交方式。通过它,你可以与朋友进行健身竞赛。你能看到一个排行榜,以朋友的步数作为排名依据,如果某人要超过你,你会得到一个提醒。
Wang说,他们发现,晚上8点到9点是微信用户走路的高峰期——他猜想,这是晚饭后的一种锻炼。
另外,工作日的步数要超过周末。每个人都需要休息时间。
在发布此功能的时候,他们创办了一个名为“捐赠步数”的慈善活动,目的是让用户承诺走够一定的的步数并捐赠出来。在此项慈善行动结束后,微信用户共捐赠1680亿步,筹集了大约500万美元的资金。
这相当于去火星旅行一趟,而且,这只是启动微信健身的其中一项活动。
购物与游戏
在购物上,人均来看,男性的消费额是女性的1.3倍。
而在游戏上,超过15%的活跃用户玩游戏75%的人每天玩10分钟或更长时间最受欢迎的游戏类型是棋类游戏或更为休闲的游戏,中国玩家喜欢放松。
年轻用户
60%的微信用户在15—29岁之间。平均来看,他们的朋友数量是128个。毕业和参加工作后,朋友数增加20%。
58%的长途视频和语音通话来自年轻用户。他们的高峰购物时间是上午10点和晚上10点。
9月,他们最喜欢的东西是:
手机充电器
冬装
自拍杆
春季期间,80年代出生的人是微信红包发送者的主流群体。节日期间,花费最多的人发放红包超过5000元。
Wang还谈到了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娱乐产品,包括影视、歌曲和电视剧。
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是Wiz Khalifa的“See You Again”,来自《速度和激情7》的原声带。
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是《速度和激情7》。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中,五分之三的都是因为歌曲。
他们由此得到了一些关键结论:
中国人喜欢《速度和激情》和范迪塞尔如果你想要电视剧在中国成功,让它与歌唱有关。
中国的移动市场
最受欢迎的手机品牌排名为苹果、小米、华为。
涉及到科技的时候,一个误解是把中国当做新兴市场。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的宽带和移动套餐都是极为先进和成熟的。消费者的期望很高。而且每分钟的手机使用量超过美国。
支付
二维码扫描,而非NFC那样的新奇功能,覆盖了100%的智能手机。他们使用QR码,因为他们的用户习惯于展示QR码——这也是他们添加朋友的方法。微信支付使用了类似的流程——用户在添加朋友时候已经熟悉了。
涉及到应用内支付,比如汽车分享服务,你只需要点击“支付”,然后确认指纹就可以了。
微信面临的挑战
每日,我们如何创造更多的触点,深化与微信用户的关系?
在中国以外的市场,我们如何解决好用户日常会出现的问题?
对于中国的四线和五线城市(人口大概仅有500万),微信的接受度是一个挑战。
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Wang说,这不仅仅是让用户注册的问题——“我们希望,微信用户会使用聊天以外的功能。”
微信的产品哲学
微信产品主管Genie Lin是下一个演讲者。她曾经参与QQ邮箱的开发。这个邮件服务同样是由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创建的。
在做决定之前,你需要了解自己的原则。
聊天软件的核心价值
有价值的好友:在微信中有两种不同的好友申请方式——陌生人和你认识的人。前者通过“附近的人”实现,后者是通过微信ID和二维码来加上好友。
有价值的通知:好友发来的通知是唯一重要的——相比应用本身发出的通知。Lin举了个例子,比如系统通知“你的app已经升级了”。她说这并不是有价值的信息,它只在你打开已升级的app时才显示出价值。
有价值的内容:当你到西藏旅行时——你会相信朋友或者在西藏的专家,而不是在网上随机找到的文章。Lin列出了以下几个“有价值”内容的核心:亲密的关系、最近的更新、可信的内容。
产品原则
隐私vs.便利。
便利很重要,但是当它和用户的隐私发生冲突时,隐私应该被放在更高的位置上。举个例子,如果你用上新设备,你不会看到以前的聊天记录。“我们宁愿给用户带来这些不便,也不愿在我们的服务器上储存聊天记录。”
接收者vs.发送者。
一个聊天app是发送者和接收者间的桥梁,我们选择把接收者的感受置于发送者之上。比如,微信并没有显示阅读状态,而是为接收者隐藏了起来。同时还有一个叫“小视频”的功能,但它并不支持自拍。“中国人很爱自拍。发送者喜欢拍,但接收者对那些在朋友圈出现的大脸并不感兴趣。如果你的朋友圈里只有自拍会怎么样?那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固定路线vs.最短路线。
最短路线是用户能够记起来的路线。用户的手指动得比脑袋快,因此,那才是最短的路线,不管实际上它是不是最短的。长期的最大价值。微信相信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价值,方法就是限制照片和视频的发布数。
在微信里,用户可以分享四种类型的信息:文字、图片、链接和视频。
微信团队是从成本和效率两方面来考虑这些信息的。视频是“效率低”的——它们容量大,创作成本高,所以它们推出了“小视频”,这是可以在朋友圈中自动播放的短视频形式。
Lin说,要做得更好,不仅要与众不同或者有创新,而且要提供更多的用户价值。
她还指出了信息和内容的不同——信息是那些你用来沟通的东西。比如你通过视频和朋友聊天;而内容则是你想要分享的东西,就像在朋友圈中的视频片段。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男子网上散布虚假信息,致数百职工聚集政府机关
by
zcxvbs
on 22/11/2015, 09:27:42 UTC
记者22日从黑龙江省鸡西市宣传部门获悉,鸡西市鸡冠区居民谢某因在网上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近日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天。

据介绍,谢某系当地一知名企业职工。今年10月17日,他在网上发布一条虚假信息,并被大量转发,导致这个企业数百名职工聚集政府机关,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秩序和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11月10日,警方对涉嫌网络散布谣言的发贴者谢某依法传唤。谢某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
警方提醒广大网民,上网发表言论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三大运营商在“偷流量”?真相在此
by
zcxvbs
on 22/11/2015, 09:26:53 UTC
“手机充电3小时,耗流量23GB”,“武汉一女子,一夜间用掉流量53.3GB”……近期的几则新闻,让“疯跑的流量”成为网络热词。不少网友称,最近他们的流量消耗快得惊人:原本1个G足够用一个月,而现在却挺不过15天。是手机的问题?是软件的问题?还是运营商的问题?
运营商在“偷流量”?安卓系统的流量消耗远大于iOS?本报联合省质监局——
“疯狂的流量”,我们用实验告诉你真相

质疑声四起的时候,钱江晚报联合省质监局,对多品牌手机、多种网络信号源进行较严谨的流量试验,试图弄明白几个问题:
关闭“蜂窝数据”、“4G”、“WiFi”等开关,流量是否还会走动?仅关闭其中某一项,流量表现如何?手机有没有自带的、随时消耗流量却无法删除的软件?同样的文字、图片、视频,在不同的手机中是否消耗流量也不同?
传言:“流量不清零”后运营商“偷流量”
真相:实验结果,误差最高仅0.15%
“流量不清零”后运营商会不会“偷流量”?这种猜测于10月中旬开始蔓延。提出质疑的网友说,流量不清零后,和往常一样的使用习惯,但流量消耗却快得惊人。于是用户质疑是运营商刻意调整了流量计算方式。
11月16日、18日,钱报联合省质监局进行了实验,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地点在研究院通信参数实验室。
流量检测,使用的是多制式无线通信上网流量监测器。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杰调试好三台该种设备,每一台对应一个通信制式。它能看到流量消耗。更重要的是,监测器没有安装任何其它软件,是一个100%“纯净”的系统。
实验开始。在同一地点、时间内,在三台监测器中插入三大通信运营商SIM卡,下载一个大小为10M的文件,重复测试数为10次。
实验室里的三大运营商信号强度不一,传输速度也有差异。大概20分钟后,所有下载结束。18日,孙杰得出了两组数据:第一组来自监测器,第二组是运营商网站账单。对比发现,6对数据的偏差值小于0.1%,4对数据的偏差值为0.1%~0.15%。
看来,运营商调整计算方式“偷流量”的说法并不存在。
传言:接收文件消耗的流量>实际大小
真相:传输时会产生10%以内的“快递费”
这个实验依然选择大小为10M的文件,A点发出,B点接收下载——这样的实验更简单,很快得出了结论:10 M的文件经传输接收下载后,60个数据中有40多个超过了10.5M,最高的达到了10.759M。
这其中不到1M的流量“超支”,就是数据“运输”过程中的“额外开销”,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文件在传输中产生了一个‘打包’流量。”孙杰说,传输一段视频,往往是分段式进行的,需要先拆分、打包,然后是传输,到接收时也是这样,分段接收最后拼接整理。因此,计费节点统计的数据量会高于文件的实际大小。
现在我们知道了,在网络上收发各种文字、语音、图片、视频、文件时,需要交“快递费”。只是这个“快递费”一般只占文件的5%~8%之间,不会超过10%。当然,这也是一笔必须支付的“开销”。


传言:安卓系统的流量消耗远大于iOS
真相:相同网络下,不同系统耗流量不会差太多
不同品牌的手机是否会产生不同的流量?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钱报记者用不同手机做了一个实验。
实验一是苹果手机:退出后台运行的所有软件,关闭WiFi,打开4G,用QQ接收一个13.32M的文件——通过流量监测软件发现,这个过程消耗的流量为14.67 M;更换三星手机再重复实验,显示消耗了14.69 M流量。
实验二依然选择苹果和三星,但实验场地更换到了电梯内。因为信号关系,接收速度明显变长,结果是苹果手机显示为16.25 M,三星手机显示为16.17 M。
流量防盗:不能控制但能规避
选择信号好的地方上网,拒绝不正规软件最要紧
“关闭蜂窝数据、4G和WiFi,就关闭了网络的大门,手机是不会产生流量的;如果仅关闭4G一项,就等于给网络留了一扇门,还有3G或者2G流量在跑,依旧会消耗流量。”
高级工程师孙杰解释,流量消耗和“安卓”还是“iOS”关系不大,更重要的取决于手机和信号强弱。信号差可能会导致传输中的数据多次重发,流量增加。“很多手机安装了不少自带软件,也会消耗流量。”孙杰说,即便是退出后台应用程序,定位、推送等服务也会“偷”走流量——在记者实际实验中,能确认即使不进行任何操作也会有流量消耗,但无法具体到是哪一个自带软件消耗了流量。
看来,想让手机流量走得“中规中矩”,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心疼流量的手机一族们,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给出了几点建议:
选择信号好的地方上网,减少重发产生的流量开销;
下载文件时,尽量选择带有“断点续传”功能的软件进行下载,以免中途断线后需要全部重新下载;
不要安装不正规软件,一旦带有恶意插件,“被偷走的流量”就真的无处可寻了。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嫌投递太慢,女子怒扇快递小哥耳光:干什么吃的
by
zcxvbs
on 22/11/2015, 09:21:17 UTC
“物流信息都显示已经在晋江揽件了,还让我整整等了你四天,你们快递公司是干什么吃的!我侄子的生日都过了,我还要这玩意干什么?”王女士对快递小哥吼道,顺手还给了一巴掌。

11月19日上午9时许,家住晋江市紫帽镇紫星村的王女士收到一条信息:“你的快递到了,请到某某快递投递点取件。”要是在往常,王女士收到这类短信,一定会兴高采烈地去取快递,可是今天却有些不一样,王女士一改往常的笑容满面,换上怒气冲冲的表情走向快递投递点。原来,快递里的物品是王女士为自己小侄子17号生日准备的礼物,为了及时收到礼物,王女士早早地就在11日凌晨下了单付了款。而早在四天前,王女士就从手机上的物流信息得知自己的包裹已到达福建省内,但自己却迟迟没能收到快递,直到小侄子的生日过了,才收到这条通知领取快递的短信,王女士因此积了一肚子怒气。
就在王女士气势汹汹地来到投递点后,发生了最开始的那一幕。快递员小李本不想和王女士争吵,但在挨了一巴掌后也沉不住气,委屈之下拨打了报警电话。
晋江市公安局紫帽派出所民警接到小李报警后赶到现场,在了解清楚情况后,对双方进行现场调解。谈及为何派件速度慢时,小李解释自己并不是不愿意派件,而是由于最近快递多,仓库内堆积了好多包裹,而李女士的包裹可能由于先到仓库被误放到最里面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你们这一整个村子的包裹只有我在投递,我还得没日没夜地一个一个挑出来,我都没怎么休息,实在是太累了,我也想赶紧把包裹发出去。”小李一脸委屈地说道。
听完小李的解释,又看到小李身后堆放满地的包裹,王女士也觉得是自己过于冲动错怪了小李。最终在民警的居中调解下,王女士向小李赔礼道歉并取得了小李的原谅,两人达成和解。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现在的小学生好像什么都懂:然而连谷歌广告都认不出
by
zcxvbs
on 22/11/2015, 09:20:19 UTC
都说现在的小孩子接受新科技事物的能力强,“我家2岁宝宝都会玩iPad了”、“小学生使出一套QWERDFB就秒了对面”、“某神童通过搜索考试满分”等等新闻都让人感叹后生可畏,可最近一份调查显示:大部分青少年居然分不清Google广告和搜索结果的区别。

英国的Ofcom近日对一群青少年作了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在使用Google搜索后,返回来的搜索结果中,居然有31%的12-15岁少年和16%的8-11岁小孩,他们都不能判断道哪些是他们需要的有用结果,而哪些是关键字的相关广告。
另外其中一项测试也表明,有19%的12-15岁青少年坚信搜索返回结果都是有用的信息,只有其中46%的少年们能基本辨认出有些搜索结果是Google提供的广告。
由此看来,这是因为小学生还缺乏上网经验和辨认事物的能力,还是现在的广告商做得太6?当然,说到底,小学生们终究还是玩不过我们大人的。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Re: 勤上网、须入党 高校辅导员会很忙
by
zcxvbs
on 22/11/2015, 09:18:41 UTC
习比起前几届的控制欲更强,什么都要管,现在感觉国内媒体的舆论环境更加不自由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Re: 互联网中立原则在恐怖主义威胁下的道德困境
by
zcxvbs
on 22/11/2015, 09:17:26 UTC
任何事情都是双面性的,人类向外太空发射无线电已经几十年了,寻找外星人可能会给地球人带来生活的改变,也可能带来毁灭
Post
Topic
Board 中文 (Chinese)
你们还能通过修改hosts上到论坛吗?
by
zcxvbs
on 22/11/2015, 09:14:35 UTC
这几天首选是速度很慢,接着就完全上不了了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俄总理签署法案:禁止政府机构购买外国软件
by
zcxvbs
on 20/11/2015, 15:14:18 UTC
11月20日,俄罗斯媒体《Kommersant》近日援引政府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俄罗斯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i Medvedev)已签署一项法案,禁止政府机构购买外国软件。
报道称,该法案将于2016年1月正式实施。根据该法案,政府机构只能购买国产软件。只有在没有国产软件作为替代品时,政府机构才被允许购买国外软件。

这份法案由俄罗斯“电信及大众通信部”(MTMC)于2014年起草,今年6月提交给政府评估。该法案与俄罗斯当前的国内购买趋势相一致。最近两年,俄罗斯政府机构越来越多地使用国产软件。
根据6月份提交给政府评估的这份法案草案显示,出台这项法案的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发展国内经济,支持俄罗斯企业。”
根据俄罗斯政府的规定,这里所谓的“国产软件”是指软件开发主体至少由俄罗斯控股50%。这些软件开发主体包括政府、非营利机构、非政府组织(NGO)和IT公司。
据俄罗斯“电信及大众通信部”数据显示,当前外国生产的桌面和移动操作系统占到了政府机构所使用系统的95%,外国服务器操作系统占到75%,外国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占86%。
据俄罗斯“全国电子商务协会”(NAEC)数据显示,2014年俄罗斯公共事业机构和国有企业所使用的外国软件中,德国SAP所占比例最高。去年,俄罗斯政府机构从SAP购买的软件价值超过56亿卢布(约合8550万美元)。
报道指出,在未来10年,俄罗斯将开发自己的移动和桌面操作系统,以及云服务和数据库管理工具。相关协调工作将由一家非盈利机构来负责。
除了起草这份购买国内软件草案,俄罗斯“电信及大众通信部”还计划以同样的方式支持俄罗斯的通信设备厂商和其他硬件厂商,希望政府尽量采购国产设备。
这项法案执行起来可能会遭遇不少挑战,但俄罗斯已经在向这一方向努力。例如,几家政府机构已经改用由俄罗斯企业开发的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
Post
Topic
Board 中文 (Chinese)
欧盟计划切断恐怖分子资金链:从比特币下手
by
zcxvbs
on 19/11/2015, 15:57:54 UTC
北京时间11月19日晚间消息,据路透社获得的一份文件草案显示,欧盟国家计划加强对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监管,以防止恐怖分子利用比特币进行融资。
该文件显示,在上周五法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之后,欧盟成员国的内政和司法部长本周五将召开一次特别会议,敦促欧盟委员会制定相应措施,以强化对“非银行支付方式”的控制,如电子支付、匿名支付、虚拟货币支付、以及黄金和其他贵金属的转移。

当前,比特币是最常见的虚拟货币,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转移资金,通过互联网匿名进行,而无须第三方验证。
在上周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一个匿名为GhostSec的黑客组织入侵了ISIS的网络,并发现ISIS使用比特币融资的证据。该黑客组织称,ISIS手中掌握着一个比特币钱包(账户),其中存有价值约300万美元的比特币。
欧洲最高法院“欧盟法院”上个月曾宣布,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交易无需缴纳增值税。欧盟法院称,比特币应该被视为一种支付手段。根据欧盟的相关法律,这种交易应免征增值税。
有分析人士称,该裁决向比特币合法化迈出坚实一步,有利于比特币在欧盟的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Re: 消息证实:香港出版商阿海被从泰国绑架回国!
by
zcxvbs
on 19/11/2015, 10:17:03 UTC
前几天在FM软件上听一个档案解密的节目,居然说911事件是美国政府的苦肉计,布什为了家族利益放任恐怖分子袭击国家,甚至直接说撞击世贸大楼的不是飞机而是美国军方的导弹
在我感叹居然有人为了家族利益愿意遭受政权动荡、高达几千亿美元的损失、几千条生命之余,非常震惊我国的言论自由,各种政府话题,阴谋论可以随便说说的~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Re: "伊斯兰国"称已处决中国和挪威人质
by
zcxvbs
on 19/11/2015, 10:14:20 UTC
习不会轻易加入这趟泥水,那对他完全没好处的。
Post
Topic
Board 中文 (Chinese)
Re: 全球反恐,比特比可能资助伊斯兰国,必然被各国禁止!
by
zcxvbs
on 19/11/2015, 10:10:25 UTC
禁止比特币没什么意义,恐怖分子的资金来源你绝对想象不到的,他们占领一座城市就能获得大量的资金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Re: 习近平:对巴黎恐怖袭击野蛮行径予以最强烈谴责
by
zcxvbs
on 14/11/2015, 04:46:51 UTC
“中国一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说得别人就不反对一样,其实习这个时候越要站出来,看着狼狈不堪西方,展示出大社会主义的好处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习近平:对巴黎恐怖袭击野蛮行径予以最强烈谴责
by
zcxvbs
on 14/11/2015, 04:45:36 UTC
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  11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法国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向法国总统奥朗德致慰问电。

  习近平表示,惊悉巴黎发生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在此法国人民悲伤的时刻,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这一野蛮行径予以最强烈的谴责,向不幸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伤员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指出,中国一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同法国及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安全领域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各国人民生命安全。
Post
Topic
Board 中文 (Chinese)
Re: 他们说,“这是疯了”,你疯了吗?
by
zcxvbs
on 12/11/2015, 10:35:15 UTC
事后马后炮,如果有什么人能预测,世界还会有那么多穷人?
Post
Topic
Board 中文 (Chinese)
Re: 不用代理也可以上来了
by
zcxvbs
on 12/11/2015, 10:11:17 UTC
一直都修改hosts上来的,速度很快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Re: 英国《金融时报》: 光棍节,假货节?
by
zcxvbs
on 11/11/2015, 13:42:51 UTC
跟黑色星期天还是没有可比性,虽然交易额大大高于人家,但是人家是理性消费,中国有很多人是用“剁手”来形容!
Post
Topic
Board 离题万里
手机流量一夜“偷走”500元:中国移动退钱
by
zcxvbs
on 10/11/2015, 12:14:54 UTC
正在网友热议“韩雪流量清零”之际,广州市民乔女士5日就遭遇了流量“偷跑”之事。一夜之间,她的手机“偷跑”流量费达500元。

一觉醒来流量费达500元
4日晚,乔女士说她像往常一样关闭了手机的WiFi和移动数据后上床睡觉,次日早晨7点半,乔女士起床拿起手机后看到了令她震惊的一幕。她的手机在凌晨4时46分到4时51分之间,连续收到近十条短信,通知其“套餐剩余流量不足50M”“不足10M”以及“套餐外流量费已达100元”“已达210元”……直到“已达500元”。
乔女士通过中国移动网上营业厅查询了流量实时记录表,记者看到该表显示,在5日凌晨4时38分至43分之间,总共消费流量8GB多,其中,凌晨4时38分00秒、01秒、02秒的统计流量分别为189MB、7096MB和279MB,而这3次消耗流量的时长分别为16秒、7分21秒和17秒。
乔女士对于这样的流量记录表一头雾水,“为什么会在连续3秒内有高额流量统计,而且总时长似乎也对不上,会不会有重复计费?”
另外,乔女士称自己使用的是中国移动每月500MB的4G套餐,根据她手机自带的数据监测软件,其流量从上月25日(月结日)至4日共消耗了26MB,也就是说,她本月还有约470MB的套餐内流量也在5日凌晨“偷跑”。
5日上午,乔女士致电10086移动客服,客服人员向乔女士解释“流量属于正常扣取,不存在重复收费的情况。”不过,客服人员表示,所扣的500元话费会以“特殊处理”的形式退回。而对于原套餐内剩余的流量,客服人员则称“退还要求会被记录,待申报处理”。当日下午3时,乔女士收到了500元的话费。
中国移动称不会偷取客户流量
就乔女士的情况,记者致电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其综合部刘经理6日向记者回应称,经过公司核查,他们看到乔女士的号码在5日凌晨4:38,向位于浙江杭某服务器自动发送了需求指令,该服务器随即向客户推送大量无意义的信息数据,产生高额流量。“我们认为,这种异常的现象很可能是由手机内的病毒所导致。期间,广东移动及时向客户发送了54条流量提醒短信,但因事发凌晨,客户未能察觉。最终,根据公司‘双封顶’保障机制,流量费在达500元时,数据传输被自动停止。”刘经理说。
对于乔女士不解的流量实时记录表,刘经理称记录表本身没有问题,其中,计费时间点是指某个进程消耗流量的开始时间,时长则指该进程使用流量的总时间。“智能手机可以同时打开若干进程,而非重复计费。”刘经理说。
10月1日起,国内三大运营商开始推行当月剩余流量不清零。方案实施后,不少网友吐槽“流量分分钟用光”“流量跑速似火箭”。11月1日,演员韩雪发微博,质疑更改手机资费套餐后,上月剩余流量被清零。一时间引来诸多网友“共鸣”,“韩雪流量清零”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对于近日来网友热议的流量“偷跑”,刘经理表示,移动公司没有必要,也不会偷取客户流量,而流量出现异常的情况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病毒。“下载软件,扫描二维码等都可能感染手机病毒,建议客户养成及时更新手机病毒库并进行查杀的习惯。”刘经理说。